close

發炎與感染 大不同


文/羅文林



「醫師,我的傷口是不是發炎了?要不要吃點消炎藥?」發炎(Inflammation)和感染(Infection)在醫學上是完全不同的意思,但在國人的口語使用習慣上,卻常混為一談。



「發炎」是指組織發生了紅、腫、熱、痛的情況,「感染」則是指病菌的侵入,如細菌、黴菌、病毒等。發炎並不一定是感染所造成,但細菌感染卻常會引起發炎反應。例如扭傷了腳踝,局部會紅、腫、熱、痛,但是沒有破皮的傷口,就沒有細菌的侵入,這種情形就是「發炎」,可是沒有「感染」。



但如果摔倒、磨破了皮,而且有細菌侵入,就發生了「感染」,且常會伴隨著紅、腫、熱、痛的發炎反應。所以當患者說:「醫師,我的傷口是不是發炎了?」其實他的意思是 :「醫師,我的傷口是不是感染了?」



「消炎藥(Anti-inflammatory drugs)」顧名思義指的是,減輕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發炎反應的藥物 ,一般包括兩大類:類固醇(Steroids)和非類固醇消炎藥(Non-Steroid Anti-Inflammatory Drugs,簡稱NSAID),例如「普拿疼」就是屬於後者;「抗生素(Antibiotics)」是指能直接殺死細菌的藥物,例如「盤尼西林」。



所以當患者說:「醫師,我的傷口發炎了,是不是應該吃點消炎藥?」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:「醫師,我的傷口感染了,是不是應該吃點抗生素?」。



不過「感染」一詞,在國人的口語習慣中尚未成熟,「發炎並不一定有感染」的觀念,也尚未建立;以「發炎」代表「感染」,以「消炎藥」代表「抗生素」,幾乎是約定俗成的用法。所以「發炎」與「感染」的不同,「消炎藥」並非「抗生素」的事實,短期內,恐怕還是難以釐清。 (作者為北市天母羅氏皮膚專科診所院長)


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


上星期才有病人問我同樣的問題,所以貼上來...


要清楚這些,用藥觀念和方式才會改正,


也才不會吃了一大堆沒有必要的抗生素、類固醇,


現在願意跟病人說清楚這些觀念的醫師越來越多囉!!


不過現實是,真的願意聽的人不多,


而且"講很多"的醫師,病人...也不會太多... 


因為多數人都想要"吃ㄧ次就好"、藥要強一點,如果沒有快點好,還會被唸...(這又是另外的故事...)


 


至於什麼藥都加,會不會好快一些??


我的觀察是,不一定...


藥需要這樣加才會好的人,通常都有點問題,


最常見都是氣喘、慢性過敏性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...


而且每次感冒就咳很久,藥通常越吃越重,越吃越沒效,


如果又不大願意用過敏保養的藥,最後幾乎每次都要加類固醇,


而且一加料,就有感覺,(立竿見影)


 


這又有故事了... (不講不快)


上個月,家裡一個長輩來電話,說咳嗽快5個月,在醫院照X光都說沒事,


吃了1個半月的中藥還是沒效,幾個醫師都懷疑他有氣管過敏體質,(以前就有鼻子過敏)


只是一聽到其他醫師說要用類固醇,就閃了...(多數病人就這樣...)


聽完他的描述,我心裡就有底了!!


跟他說明使用類固醇的必要性後,我拿了4顆口服類固醇prednisolone 給他,(家裡的備藥)


當天吃完兩顆~ 不誇張,咳嗽好一半,


其他抗生素、咳嗽藥都沒吃...


 


最後,還是要說,抗生素、類固醇不是毒藥,該用就用...


但是藥好用,也別用過頭了...


 


延伸閱讀:


有沒有算過一年要吃多少次抗生素、類固醇?


濫用類固醇??


消炎藥"就是"類固醇"!!


感冒吃藥還是會發燒,是不是藥不夠強?


你知道自己在吃什麼藥嗎?



又是感冒的問題...

5."過敏" 為什麼常要用到 "類固醇" 治療?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annshaohung 的頭像
    liannshaohung

    小練醫師的診療室

    liannshao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