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結: 幼童水腎 超音波追蹤現形


記者林相美/台北報導



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,出生時輕微水腎,3個月後追蹤,已演變為嚴重水腎合併輸尿管水腫,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膀胱輸尿管阻塞,必須開刀治療。醫師提醒,幼童水腎初期沒有徵兆,若未及時治療,會造成急性腎臟發炎、腎膿瘍,嚴重甚至引發敗血症。



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亞秦昨天指出,女嬰一出生即接受腎臟超音波篩檢,檢出輕微水腎,必須定期追蹤。後續追蹤時,水腎已惡化,查明原因是膀胱輸尿管阻塞,臨床上較為少見。



蔡亞秦表示,根據國外文獻,水腎發生率約2%至4%,只要泌尿道任一處有阻塞時都可能產生,部分嬰幼兒是生理結構,因輸尿管長,身形短「打折」所致,隨著身形拉長就會改善。不過,有些嬰幼兒是先天構造異常,例如腎盂輸尿管交接處狹窄、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狹窄、膀胱輸尿管迴流,少數兒童可能是後天造成的結石、腫瘤、創傷、感染或手術。



蔡亞秦提醒,程度輕微的腎水腫,須以超音波追蹤變化,多數水腎早期沒症狀,少數病人水腎較嚴重,可能在患側腹部摸到一個腫塊;急性阻塞可能造成腹痛或血尿,尤其是水腎病人泌尿道感染相當常見,若未及時治療,可能形成急性腎臟發炎、腎膿瘍,嚴重者甚至引發敗血症,有些嚴重的水腎在幼童時期,就可能造成腎功能不全。



蔡亞秦表示,程度較嚴重的水腎,會先給予預防性抗生素,進一步檢查,釐清泌尿道有無阻塞及阻塞的部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annshao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